疫情当下,长安大学离退休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感和责任感,筑牢战斗堡垒,织起关怀网格,守护家园。老党员勇于担当、表率在前,“耆老爱心团”迎难而上、精准帮扶,“银发志愿者”因需而动、默默奉献,满怀必胜之心、砥砺奋斗之志、彰显担当之勇,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挺身而出践行初心,凝心聚力守护家园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老党员、老同志以行动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应尽之责。各党支部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广大党员当先锋、作表率;耆老爱心团、志愿者延伸关爱、精准帮扶;各社团协会发挥联系纽带作用;各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强化宣传引导、信息畅通及时传达,多方联动凝聚起关怀帮扶和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通过为老服务的网格化体系,及时了解老同志的需求,全力做好线上宣传引导、信息收发、安抚沟通,线下协助核酸检测、运送物资、买药送菜等工作,确保两条线齐头并进,筑牢疫情防控多重屏障,编织起团结互助、携手共进、扶老助弱的保障网络。
“我都在这住几十年了,情况比较熟,服务工作交给我。”这是老党员践行初心使命;“老张行动不便,咱们记得把菜和生活物品送到门口。”这是耆老爱心团精细化关怀帮扶,“老王还没来做核酸,我去他家扶他过来。”这是志愿者落实防疫工作的每一环节,“楚老的药快用完了,咱们明天订药的时候记得加上”这是工作人员把老同志所需常记心头,这些事还有很多很多......不用宣传动员,老党员、老同志自觉组成志愿队伍,主动联系工作组开展志愿服务,红马甲、红袖标、防护服,他们是“银发”大白,是党员先锋表率。
党旗在一线飘扬
志愿服务“多面手”,发挥余热当先锋
老同志们各个身兼多角色,只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他们可以是分菜工、可以是售卖员、可以是快递员、可以是维修工、可以是知心大姐,老同志间携手共进更像战友、家人。耆老爱心团和老党员志愿者们每天上午搬运进购的菜蛋奶肉等生活物资,称重标价打包后,摆放整齐等待居民的购买;下午协助医护人员布置点位进行核酸检测,期间维持着校园的秩序和人员的间距;及时在群里发布信息、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解答疑问;每天登记行动不便老同志的需求,送物资上门;有不方便下楼的人员,陪同医护人员逐一上门取样。许多退休老师兼任社区楼长,他们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每天扎进辛苦、繁琐的工作中,既及时将消息上传下达,又关注每户人员的需求和情况,尽力将疫情防控网织得更紧密。
南校区南院家属区风险等级最高,形势最严峻复杂,退休职工们主动请缨,在高风险逆行,凌以文老师每天协助搬运、售卖生活物资,保障物资供应;乔凡每天校园巡查和维持做核酸、买菜人员的秩序;卓青梅每天帮忙装菜分包、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李祥普、马凌云等老摄影家协会的老同志和家属作为“战地记者”每天用镜头记录难忘瞬间......他们同院内居住的党员、干部、教师、家属共同组成疫情防控志愿队,与工作组成员、楼长一同筑起联防联控多重屏障,保障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稳步推进。
协助医护人员上门核酸、帮助行动不便老同志到核酸检测点做核酸
关怀帮扶“一对一”,邻里互助挂心头
疫情中老党员、老同志主动争当疫情防疫志愿者,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李培生连同其爱人、儿媳妇一家三口忙碌在抗疫第一线;李茂林、李养锐、王焕然每天将核酸检测通知到户、维持人员间距,确保应检尽检;韩枫、孙引、张秀和夫妇、牛全红、周义长每天帮忙售卖生活物资、维持秩序,并将生活物资送到困难老同志门口;党起夫妇为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新买的取暖器;姚西萍每天登记居民所需的药品,帮忙采购;王珩原是学校门诊部的医生,疫情期间义务给大家看病开药;九十多岁潘建国,主动清扫楼旁的垃圾;,张跃、徐家庆每天关注需要帮助的老同志,送物上门;闫振英为李志修家上门修水管;李长志生病需外出住院;李爱民等耆老爱心团成员半夜帮忙协调医院把他送出转诊;志愿者们半夜为每户送去政府的爱心菜......
为行动不便老人送货上门、老同志为医护人员送取暖器
这个冬天,老党员、耆老爱心团和银发志愿者所组成的队伍,用真心真情的服务、担当作为的大爱,温暖着每一位师生和居民的心。救护车来来往往,消杀车匆匆忙忙,垃圾车分门别类,“大白”天使加紧脚步,方尺校园汇聚了抗击疫情和关怀帮扶的强大力量,绘就了深入一线、团结互助的美好画卷。我们坚信,在群防群治、同心抗疫下,疫情终将散去,让我们共同守望、共同期待,晴空朗朗、生机无限的菁菁校园。
(审稿:马静 网络编辑:黄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