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响应党和国家“三下乡”的号召,庆祝建党百年,深化党史学习。2021年7月12日,在地测学院余智勇老师的带队指导下,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探寻党之诞生,追寻红色源泉”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上海开展党史学习专题实践活动。
千里迢迢寻故居,感知领袖亦有情
7月12日前往上海毛泽东故居甲秀里。甲秀里,位于上海茂名北路120弄,是100多年历史的老式石库门。队伍一进弄堂门,映入眼帘是一座毛泽东与杨开慧以及年幼的岸英、岸青一家四口的雕像,雕像四周摆满居民自发献上的花束。1924年6月到12月,毛泽东携夫人杨开慧与岳母及孩子来到上海后,这里是毛泽东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在这里小队成员看到了大量毛泽东1924年在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的书信、文件等展品与史料,重现了毛泽东一家当年居住时的场景,重点展示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的活动足迹。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在这里,小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革命的热情,更感受到了领袖毛泽东与杨开慧一家的浓浓温情。
两大会址悟初心,红色精神刻于心
7月13日,社会实践队进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沿着石板路走去,似乎又回到了100年前的那个夏天。
图为实践小队在中共一大会址外的合影
小队在会址内参观了展厅并了解中共一大及其准备工作,瞻仰中共一大代表,看着他们的过往,心中只有慨叹,一群勇敢者的信仰铸就了新的华夏,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跨越的,信仰可敌一切。这个曾经只有不到五十人的政党如今已有接近一亿党员,却依然在践行着最初的信念,一步步走来,唤起国民的觉醒,重建了民族自信心,让这片神州大地再现生机,让这个雄踞于世界东方的民族富起来、强起来。
看着他们的模样,实践队员们才知道什么样才是真正的眼里有光,心中有信仰。俄国的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让这群年轻人们看到了曙光,中国的希望在何方。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没有人去做,那他们便去做了先行者。炎炎烈日,不能阻挡我们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热情,顶着烈日,同学们赶去了下一个目的地-中共二大会址。
实践队员参观学习
归途中微风清徐,一天的路程虽有些劳累,但更多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了解那群可爱的、勇敢的人,年轻的朝气与鲜血唤醒民族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革命道路来说不仅仅是焕然一新,更确切的说是迎来了新生。百年路漫漫,一路走来,交由历史的答卷,世人皆可见,民族的复兴正在如今展现,中国的未来满是黎明的光。百年风华,再探源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来朝无限风光,中国共产党万岁!
博文女校见历史,陈列旧居亿往昔
7月14日上午,实践小队到达了位于上海市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这是中华民国时期存在的一家私立女子学校,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将该校作为代表住地,并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五次会议在此举行,可以说博文女校与中共一大会址共同见证了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在参观完博文女校后,实践小队了解到博文女校不仅是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同时也与近代上海的进步运动息息相关。博文女校创办人和校长就是国学大师黄侃(季刚)夫人黄绍兰,在富有爱国精神的校长黄绍兰的影响下,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进步的革命行动中,亦为中国的妇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午,实践小队到达了位于上海安义路的毛泽东旧居陈列馆。
图为小队成员在毛泽东旧居外合影
从1920年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毛泽东一直居住在这里。这幢沿街的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楼下是客堂间,放着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用来会客和吃饭。顺着古老破旧的漆红色楼梯向上走,便是卧室,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住在此地期间,他做成了“四件大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在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也完成了中国的蜕变。
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探寻党之诞生,追寻红色源泉”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上海开展党史学习专题实践活动至此圆满完成。通过本次赴上海深入了解党的诞生,实践队的成员们对于党的诞生及诞生前夕的准备,及其发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无形之物才能留存万世。有形之物保存百年已经不容易了,过百年不见得一定存在。党的建立不易,一次党代会成员们根本不会也无暇去考虑会址能否长久保留,他们所专注的是能否顺利解决会议进程和躲避敌特。执着和坚信才是能够流传于世的,勇敢和务实才是能够激励人心的。而我们现在,便是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做起,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为中国实现更好的蜕变而不懈奋斗,作出最大的努力!
(审稿:潘迎 网络编辑:韩月)